2025-04-22来源:新华日报 |
原标题:江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三 以高价值知识产权护航AI产业腾飞 截至4月9日,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申请量超12.4万件,在全国占比约7.8%;其中,发明专利超11.3万件,在全国占比约7.6%。两项指标均仅次于北京、广东,居全国第三位。 4月21日,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江苏主会场活动中发布的这组数据,彰显出江苏的AI硬实力。近年来,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持续通过专利导航分析、高价值专利培育、专利快速预审等切实举措,助力人工智能从“技术突破”向“产业落地”跃迁。 通用AI,南京苏州无锡居全省前三 人工智能被列为江苏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5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,通用智能被列为江苏省“10+X”未来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。 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,能够“精准指路”的专利导航,在引导企业和产业发展、辅助政府决策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 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涵盖了类脑智能、生成式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多个关键领域,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。”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王亚利介绍,为科学引导我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,2024年,省知识产权局指导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梳理分析了全球、全国、江苏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、产业技术研发重点等,形成了《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报告》。 报告显示,我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正在打破一超多强、美国独大的旧有发展格局,其中江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截至2025年1月31日,广东、北京、江苏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前三;南京、苏州、无锡则位居江苏前三,三市的申请量占江苏总量的78.1%。其中,东南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元脑智能、思必驰、科沃斯等高校和企业的表现较为突出。 “江苏高校为江苏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核心领域贡献了19.8%以上的专利技术,但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申请仅占2.28%。”王亚利说,应进一步鼓励省内高校资源与企业合作,加速新模型、新算法落地。 报告对我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,比如:出台省级方案,支持企业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等,协同建设相关领域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,促进高价值专利快速产业化;围绕“良链”变优、“弱链”变强,引进优势企业与本土科技企业深度融合,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、上下游紧密协同的链式产业集群;加强人才储备,优化引进政策,瞄准通用大模型、类脑智能、具身智能等方向引进和培育全国顶尖科学家,加快形成江苏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优质人才生态等。 十年培育,抢占AI“技术关隘” 如果说提高专利数量是为了“跑马圈地”,那么培育高价值专利就是为了抢占“技术关隘”。 2015年,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,10年来在主要技术领域培育了一批创新水平高、权利状态稳定、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,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人工智能领域。 “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布局,是一项长期工程,需要前瞻性谋划。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威教授介绍,团队从2008年起就致力于打破国外对航空航天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的封锁,并在2018年拥有了10项核心专利。为了充分挖掘这些专利的价值,同年,团队与埃斯顿“组队”拿下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,并通过成果转化校企共同成立江苏航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,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。 “航鼎专注于制造高端机器人,埃斯顿提供硬件支持,南航负责核心软件技术。”田威说,2021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,共建了校企联合实验室,共同探索机器人集群自主决策与控制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,为未来工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奠定基础。 项目开展7年来,双方深入分析行业热点和未来趋势,精心布局专利群,目前已拥有120多项发明专利。这些专利不仅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,其中多个专利还通过作价入股等方式成功落地转化。目前,航鼎的产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钻铆、加工、检测等装备制造环节,年产值达8000万元。 “高价值专利既能‘占得住关隘’,又能‘卖得出价钱’。未来,我们将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,共筑高价值专利池,加速其转化落地,研发出能够自主移动、自主决策的高性能机器人,以集群式机器人协同制造,满足小批量、多品种、智能化生产的定制需求。”田威说。 你追我赶,AI专利百强民营企业榜出炉 作为技术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,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。 4月21日发布的“江苏人工智能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TOP100”榜单显示,截至2024年底,百强民营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624件,其中超30件的企业30家,超50件的10家;超100件的2家,分别是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399件)和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161件)。百强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中,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比较高,分别为36.42%、22.85%和10.13%。 在智能驾驶领域,技术迭代迅速、竞争激烈。“只有尽快获得专利授权,加速布局高价值专利,才能防止竞争对手模仿和抄袭,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商业利益。”知行汽车科技(苏州)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知识产权工程师夏守璐介绍,公司的专利涉及感知、规划、控制等领域,去年A专利于4月22日申请、8月6日授权,B专利于8月5日申请、11月19日授权,两项专利均涉及障碍物检测技术,更新迭代快,经过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快速授权,企业不断筑高专利保护“围墙”,得以在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。 近年来,全省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辟专利预审绿色通道、开展批量预审,推动企业专利快速授权,为企业占领技术地位、参与标准制定、构建专利池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储备,增强市场话语权。截至目前,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工智能领域备案企业达9151家,2024年预审案件授权数量为5832件。(蔡姝雯) 责任编辑:王洁 |